内蒙古赤峰妈妈太有头脑!为方便接娃,亲手制作神器,解决找娃难题

赤峰 更新于:2025-09-04 05:44
  • 冬雨望秋
    有头脑了!”内蒙古赤峰,一位妈妈每次接娃都要找半天,为方便接娃,她灵机一动,亲手做了一个“接娃神器”,放学时在人堆里一眼就瞄中!女儿秒变“显眼包”的同时,也能让她快速接到娃,网友:网友看了半天:以为是软件,结果是硬件……
    这位妈妈姓王,平时接娃的愁事儿可不是一天两天了。她总说自己“海拔不够”,站在家长堆里跟“隐身”似的,孩子们穿着一样的蓝白校服,个个背着书包往前涌,她脖子伸得像天鹅,眼睛瞪得溜圆,有时候孩子都走到跟前了,她还在人群后面“扫描”,急得孩子直跺脚。
    那天晚上,王妈妈翻箱倒柜找东西,瞥见女儿美术课剩下的黄色卡纸和红色布条,突然心里“叮”一下:要不做个显眼的标记?说干就干,她翻出家里的硬纸板当骨架,用黄色卡纸剪出个大大的箭头,边缘还让女儿帮忙涂了一圈亮晶晶的银色颜料,说“晚上接娃也能反光”。箭头后面缝了两根松紧带,往头上一戴,稳稳当当。她自己则找了块旧红布,剪了个巴掌大的红箭头,别在包上,“娘俩一个黄箭头一个红箭头,跟打暗号似的!”
    第二天女儿戴箭头出门,还有点不好意思,“妈妈,同学会不会笑我呀?”王妈妈蹲下来帮她理了理松紧带,“不会呀,这样妈妈就能第一个找到你,咱们早点回家吃你爱吃的糖醋排骨,多好!”女儿一听有排骨,立马点头,背着书包蹦蹦跳跳进了校门。
    放学时校门口果然又挤满了人,王妈妈刚站稳,就看见人群里一个明晃晃的黄色箭头在移动——正是女儿!她赶紧举起胳膊,把包上的红箭头露出来,女儿一眼就瞅见了,像只小麻雀似的扑过来,“妈妈!我看见你啦!”旁边有个小男孩凑过来,指着箭头好奇地问:“这是什么呀?好酷!”女儿挺起小胸脯,得意地说:“这是我妈妈做的‘接娃神器’,我妈妈最聪明了!”
    这事儿没过两天,就有其他家长跟王妈妈搭话。有个奶奶说:“大妹子,你这法子真不赖!我眼神不好,接孙子总找不着,你这箭头在哪儿买的?”王妈妈笑着摆摆手:“不是买的,就家里旧卡纸做的,您要是不嫌弃,我教您做一个?其实不一定非得是箭头,只要颜色亮、显眼就行,关键是孩子戴着舒服,咱们看着方便。”
    后来真有家长跟着学,但没一个人做黄色箭头。有个妈妈用女儿旧的粉色发箍,缠上几圈荧光绿的布条,“晚上接娃也能看见”;还有个爸爸找了顶孩子淘汰的蓝色棒球帽,在帽檐上缝了个小小的毛绒太阳花,“孩子喜欢,我老远就能看见那朵花动来动去”。大家都说,王妈妈这不是教了个“神器”,是教了个“思路”——遇到事儿别光着急,动手试试,办法总比困难多。
    更让王妈妈暖心的是,有天放学,女儿没戴自己的黄色箭头,反而把箭头给了同班的小雨。原来小雨妈妈今天加班,是爸爸来接,爸爸第一次来学校,小雨怕爸爸找不着,女儿就把箭头借给她戴。后来小雨爸爸果然凭着黄色箭头找到了女儿,一个劲儿跟王妈妈道谢:“多亏了你家孩子,不然我这路痴爸爸还不知道要转多少圈呢!”女儿回来跟王妈妈说:“妈妈,帮助别人找到爸爸妈妈,比自己被找到还开心!”
    其实哪有什么“神器”,不过是一位妈妈对孩子满满的爱和一点不肯认输的巧思。生活里的难题啊,有时候就像校门口拥挤的人群,抱怨没用,着急也没用,不如像这位妈妈一样,静下心来,动动手,用点心思,说不定就能从不起眼的旧卡纸、破布条里,变出属于自己的“小确幸”。比起跟风模仿,这种愿意为家人花心思、为生活动脑筋的劲儿,才是最该学的“本事”呢。
    总结:这位妈妈的“接娃神器”火了,但真正打动人的不是箭头本身,而是她面对问题不抱怨、动手解决的生活态度,以及这份智慧里藏着的对孩子的爱。生活从不缺难题,缺的是像她这样,愿意为家人花心思、用双手创造方便的温暖。与其纠结“会不会内卷”,不如学学这份“办法总比困难多”的乐观——毕竟,用心对待生活的人,总能把日子过成自己的“小太阳”。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