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外来客1100001
#分享城市新鲜事#赤峰市近期热点追踪:多元发展与民生新貌
一、文旅融合引爆假日经济
2025年“五一”假期,赤峰市以“周末上哪疯 一站到赤峰”为主题,推出38项文旅活动,接待游客192.58万人次,实现旅游收入13.85亿元。巴林左旗第三届风筝艺术季吸引10余万游客,线上交易额达126万元,笤帚苗制品订单量激增3倍;蒙东首个“地质奇观+文化沉浸”景区——天龙山圣象山开园即接待游客2.49万人次,玻璃吊桥、脉动索道等体验项目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。达里湖华子鱼洄游季通过“渔旅融合”模式,带动全旗旅游收入2.85亿元,央视新闻直播曝光量超1.5亿次。值得关注的是,赤峰市文旅集团推出“旅游一卡通”,涵盖19个景区并提供住宿餐饮优惠,克什克腾旗惠民卡更以138元价格整合5大景区门票及演艺项目,大幅降低游客消费门槛。
二、文化遗产保护取得突破性进展
5月14日,辽上京遗址启动本年度考古发掘,重点探究皇城南部大型建筑基址的功能与性质。该区域已发现规模宏大的院落遗址,预计通过2000平方米发掘进一步揭示辽代都城规制。与此同时,敖汉旗元宝山积石冢遗址临时保护设施全面完工,这座覆盖1260平方米的钢结构框架,将5000年前红山文化晚期“坛冢合一”的祭祀与墓葬复合结构严密保护,为后续二期发掘预留空间。该遗址曾出土迄今体量最大的红山文化玉龙(长15.8厘米)及百余件玉器,其保护工程为红山文化申遗提供关键支撑。
三、生态治理迎来国家级资金支持
中央财政近期下达赤峰市5922万元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,重点支持达里诺尔湖东岸生态修复工程和紫蒙湖上游水质提升项目。达里诺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将通过湖滨带修复、入湖河流整治等措施,遏制湖泊萎缩趋势;宁城县黑里河镇则计划在紫蒙湖周边建设生态缓冲带,削减农业面源污染对水库水质的影响。与此同时,科尔沁和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加速推进,120万千瓦防沙治沙与风光一体化工程全面开工,2025年计划完成防沙治沙252.2万亩,新能源装机规模将突破2000万千瓦。
四、民生工程集中落地
松山区2025年十大民生实事项目全面启动,涵盖3344万元断头路建设、6000万元丽水便民市场、1100万元农村小学改造等工程,其中3023户老旧小区供热串联改造已进入施工阶段。赤峰住建系统同步推进189个老旧小区改造、125公里管网更新及6个口袋公园建设,中环路跨铁段预计年内贯通,18条断头路打通工程将显著优化城区交通网络。特别值得关注的是,克什克腾旗“乐众超市”违规营业事件引发社会热议,该超市在消防查封期间锁闭安全出口继续经营,暴露出监管漏洞,目前相关部门已启动责任倒查。
五、经济动能持续增强
作为东北电网“十四五”最大单体项目,巴林—奈曼—阜新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竣工投运,为新能源外送提供坚强支撑。全球首个绿色氢氨联产项目——远景零碳氢氨一体化项目投产试运行,兴龙20万千瓦风电项目实现高海拔地区大兆瓦机型并网,大唐康家营储能电站成为蒙东首个电网侧独立储能示范项目。物流枢纽建设方面,赤峰国际陆港铁海联运班列常态化运行,TIR跨境公路运输打通至莫斯科新通道,2025年计划争取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资质。
六、社会治理创新实践
5月19日启动的赤峰市第35次全国助残日系列活动,将民族政策宣传与残疾人帮扶深度融合,同步开展就业技能培训、无障碍设施改造等民生工程。在文化传承领域,蒙冀辽三省区高跷大赛于3月1日成功举办,26支队伍近3000人参与巡游,融合背阁、抬阁等民俗元素,现场发放体验道具并设置踩高跷互动区,实现传统文化活态传承与旅游经济联动发展。
这些动态显示,赤峰市正以文旅融合激活消费潜能,以生态治理筑牢发展根基,以民生工程增进百姓福祉,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。从草原深处的考古现场到城市街巷的民生项目,从新能源基地的轰鸣到文旅活动的喧嚣,这座北疆重镇正书写着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发展新篇章。